答:避震器是根據機車重量、載重、操控安全與舒適性等因素而設計,有其一定的規格,不同騎乘者與路況會有感覺上的差異,故最好的判定方式是同型車比較。
例如:50CC的輕型機車
避震器設計規格 150KG
車體重量約 70~80 KG
上述條件若以單人騎乘時應不會有過軟或過硬的問題,但若以雙人騎乘且均是重體位的消費者,必定會抱怨避震器過軟。
答:傳統機車的前后煞車系統是獨立設計,但因機車畢竟是兩輪的設計,故遇緊急狀況時,因前煞車與油門同側,所以一般消費者往往習慣只使用后煞車,造成煞車力不足,甚至發生后輪偏擺或滑倒情形。
而CBS則是一種連動機構的設計,簡單說就是前后煞車一起作動以把持緊急煞車時車輛的穩定性。
CBS 煞車系統的機構較為復雜,若消費者發現有任何煞車異常時,應盡速回經銷商或服務中心請專業技師協助處理,勿私自調整而引響到行車安全。
答:空氣濾清器其清潔過濾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燃燒效率的大小與引擎壽命,故原廠均會將其列入定期檢查或更換的項目。
部份消費者的機車因經常使用于多塵土的環境,例如土木建筑工地或多風飛砂的道路,則須依實際情況增加檢查更換空氣濾清器的次數,以避免泥砂進入引擎而受損。
答一般消費者正常的使用狀況下,約 3000~5000KM更換壹次 ,但若顧客常使用于路況差(多塵土)環境則須視實際入沙情況增加檢查頻度必要時立即更換以避免造成引擎受損。
機車使用說明書中均會特別注明〝須視車輛使用路況增加清潔或更換空氣濾清器的頻率〞。
答:避震器的軟硬程度是根據車輛要求的操控性而定,所以每一部車輛的設計均不一相當,而一般消費者則通常用〝感覺〞來判定車輛避震器的軟硬程度,故當感覺自己車輛的避震器有過軟或過硬時,可采取下列建議方式處理:
1.請機車行師父或原廠服務中心得技師協助判定。
2.與朋友相同車型的機種比較,但行駛里程數不可相差過大。
3.仍有質疑時可要求與原廠同型機種比較。
4.若鑒定均無明顯差異時則必須考慮自己的使用條件更換市售其它規格的避震器。
答:有下列幾項原因:
1.輪胎制造不良。
2.長時間胎壓不足行駛。
3.行駛路面造成。
4.車架與輪胎相互間的定位超過基準值。
答:基本上原廠所提供的輪胎規格絕對可以符合一般消費者的操控須求,但市場上仍有部份消費者想要改換其它規格的輪胎,不建議更改,但執行要改者,須注意下列幾項:
1.須配合輪圈尺寸的搭配性問題。
2.組立時不可與避震器與空氣濾清器發生干涉。
3.注意輪胎規格變更后車輛操控性是否能接受。
答:鋁合金鋼圈重量輕、散熱效果好,但較傳統鋼圈不耐路面的瞬間沖擊。
答:任何機汽車的速度表均會有所謂的〝灌水〞動作,若要確認機車速度表的誤差值,可以同樣騎乘速度(60KM/HR)與汽車的速度表比較即可
答:〝PR〞→是輪胎強度指數。
前面的數字越大表示輪胎強度越強,但騎乘舒適性會越差。
答:〝56〞→ 是輪胎承受重量的指數。
一般而言60代表250KG,119代表1360KG,中間則依此類推。
答:1.使用材質過硬的煞車皮(PAD)。
2.煞車夾具變形。
3.避震器與煞車夾具平行度不良。
4.碟式煞車的晨間效應。
5.有硬質異物卡于煞車皮(PAD)處。